今天,送您一张开启____海淀的名片!
18年前这一天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,首次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18年后的今天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已经镌刻进海淀的发展细胞里。
今天,
是首个“全国生态日”。
海淀·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
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,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,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,身体力行、久久为功,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。
往前述说千年,有古树开新花的“生态密码”。
往后赓续千年,有文明结繁花的“美好向往”。
美的生态奇观,是古都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、800多年建都史活的见证者。
(⬆️ 五塔寺古银杏 600年树龄)
苏家坨镇车耳营村的“迎客松”,千年不语,但诉说了千年的“海淀故事”。“迎客松”位于关帝庙前,辽代所植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,虽饱经风霜,却枝干遒劲,郁郁苍苍,2018年这棵古油松被评选为“北京十大古树”之一,是国家一级古树,北京的古油松之最。在植物景观中,这棵“迎客松”的地位难以撼动。气候、土壤、长寿、适应性等这些来自远古的“生态密码”,都藏在这棵古树的年轮中。
如何让古树开出新的花?海淀的答案很直接:保护“活的文物”。
古树的价值,如今越来越能被人想得到、看得见、摸得着。海淀区现有古树名木15065株,其中一级古树:889株,二级古树:14055株,名木:121株;海淀区现有古树名木约占全市总量的37%。从公主坟、瑞王坟的古树群,到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的古树公园,海淀让古树根系能更好“呼吸”;让古树与社区和谐共处;让每棵古树有着自己的“看护人”,海淀变着法地保护这些“活宝”。
(⬆️苏家坨镇 北安河 “绿凤凰”古油松 树龄490年)
时光无声,古树静静见证着岁月长河的流淌,它们被赋予一段又一段情结、情思、情致,如今也被新时代的“生态文明”赋予了情感。
(⬆️大觉寺 古银杏 树龄1000多年)
“十里青山行画里,双飞白鸟似江南。”
鸿雁、白鹭、苍鹭、鸬鹚,它们如森林湿地的隐士,如不共生,不能相识。
今年5月初,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封育保护区,鸿雁、灰雁、苍鹭、鸬鹚等野生鸟类在保护区内悠然自得、繁衍生息,苍鹭与鸬鹚的大型群巢仿佛人口稠密的小区一般,居住其间的不同鸟类在海淀翠湖和谐共生。这是如今海淀的生态画卷。
(⬆️图源: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)
截至2023年6月,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测到鸟类21目64科287种,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、黑鹳、黄胸鹀等14种,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、白琵鹭、鹗、震旦鸦雀等51种,是北京市区鸿雁、苍鹭和普通鸬鹚最大的自然繁殖场所。
(⬆️图源: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)
海淀是首都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,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较为完整的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生态体系,是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。
如今各种生物以海淀为家。不管海淀是它们长居的栖息地,还是迁徙的休憩地,它们都在生态海淀,尤其“北部绿芯”的核心地带,一年又一年见证着一方水土的变化,为海淀留下了和谐的画面。
(⬆️图源: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)
夏日的颜色,以绿为底色。
海淀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,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。绿色生态空间越广阔,海淀居民“追青播绿”的步伐就迈得越大。
一半森林一半城的海淀,通过腾退还绿、见缝插绿、以绿惠民,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、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,让绿色更多地走进群众生活,群众也更加乐意走进绿色。去年以来海淀新建公园32处,目前共有118处;新建小微绿地、口袋公园17处,共有46处。
(⬆️两山公园)
公园“无界”,拉近了居民与绿色的距离,日出时入园拾趣,日暮时出园归家。去年以来海淀拆除92处公园护栏和围网。
亲水“追青”,一片片绿地围绕在水边,一汪汪清水滋养着绿地。海淀实施“水清岸绿慢行”行动计划,还原了地球本色。建成了翠湖、稻香湖等五大片区循环补水生态水网,城区20条河道实现补水。实施了金河、南长河、万泉河、北旱河等21个河道治理项目,实现了213.73公顷的蓝绿融合,建成滨水慢行走廊46.6公里、绿道215公里。
生态里的海淀人,用健步走的方式去感知“绿水青山”;用随手拍的方式去记录“绿水青山”;用骑行的方式去一路“播绿”......
(⬆️四季青镇开展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活动)
生态里的海淀,
是绿水青山生态画卷的“城市名片”,
今天,送您一张开启 生态 海淀的名片!
请您查收!